返回栏目
首页业内 • 正文

齐传钧:万亿养老金入市 谁救了谁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admin

2014年6月29日晚,新闻联播最后一分钟倒数第二条新闻,寥寥数语播报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新闻,非常低调,却耐人寻味。不难理解,养老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养命钱”的提法是值得商榷的,见下文),与每个人利益切身相关,早在2009年养老金是否应该入市就成了社会热议话题,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更甚。直到今天,可以说这种争论并没有停息,只是道理在争论中越辩越明,养老金入市方案按照中央今年预定改革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最终得以公布。但问题是,最近一周,股市一跌再跌,跌跌不休,市场上从要快牛还是要慢牛的争论,再到是否牛熊转折的质疑之声泛起,养老金入市方案的公布无疑将掀起一场舆论风暴,即反对养老金入市的人必然把这次方案的公布视为一种救市举措,拿老百姓“养命钱”替股市买单。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来看,养老金能不能“救市”。截止2014年底,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3.56万亿元。按照现有政策规定,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额,必须留足2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剩余部分才能用于投资,因此理论可用于投资的上线只有3万亿元,再加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上的高度碎片化,即养老基金分散于全国地方大大小小2000多个资金池,各地上解基金比例必然掺次不齐,实际能动用的养老基金短期内很难超过2万亿元。按照《办法》规定,投资股市的比例最高只有30%,因此入市资金上限不会超过6000亿元,相对目前近50万亿元的两市市值,可谓杯水车薪;而相对于场外近2万亿元的配资规模,更是小巫见大巫。何况,作为受托人的养老基金管理机构也会根据市场情况在不同时间确定资产配置比例,不会立刻用足这30%股市投资上限。另外,虽然公布了《办法》,但目前还存在征求意见阶段,离真正实施还有一段时间,再加上《办法》规定养老基金投资的委托人是省级人民政府,即委托人也是高度“碎片化”的,实施时期并不会完全同步。总之,如果不考虑市场的非理性情绪,依靠养老基金“短期内”达到“救市”目的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12-2015 百度新闻资讯 版权所有